關注人民網微信
據統計,今年前5月全國投資增速穩步回升,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.6%,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%,總體上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,投資在國民經濟運行中起著關鍵作用,尤其是在下行壓力較大時的“對沖”作用不可或缺。當前,發揮好“穩投資”在今年黨中央“六穩”任務中的重要功能,需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,精準把握以下四個方面。
一是堅持穩投資不等于大水漫灌。近來,有一些聲音認為,中央擴大投資的調控政策,相當于新一輪“放水”,有的地方又開始摩拳擦掌、想要大干一場。其實,目前投資的力度、節奏都在年初設定的范圍內,可以預見的項目、預算也都不會有大的調整,而適時適度的預調微調會更加注重講求效率的“滴灌”。所以,各地各部門在落實中央投資政策過程中,切忌層層嵌套、亂加杠桿。
二是投資應聚焦補短板、穩預期。目前來看,屬于補短板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、鐵路運輸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41.5%、15.1%,明顯高于平均增速。另一方面,高技術制造業、服務業投資增速還有較大上行余地,給予必要扶持可以有效穩定企業預期、增加就業人數。預期穩定同時要與政策穩定“對表”,避免大起大落。
三是把“高質量”作為評價尺度。無論補短板,還是惠民生,穩投資的種種投向都離不開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,這也是本輪調控與以往調控的根本區別。具體來說,投資本身要追求適當的收益標準與回報質量,項目選擇不能拍腦袋,要把政府引導建立在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基礎上。同時,必須看到制造業投資增速仍處2.7%的低位,亟待政策的傾斜支持,尤其是對體現制造業提質增效環節的及時支持。新的產業集群期待新的投資供給,傳統行業需要更給力的轉型升級助推,這把“高質量”尺子要貫穿投資項目的全過程。
四是做好“閉環”監管防范違規。越是投資加速的時候,就越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,有的地方步步截流、跑冒滴漏,有的地方把配套的貨幣金融政策無限放大、釀成新的風險源,還有的迫于壓力就放棄定力,重新打起土地財政的歪主意來。所以,在穩投資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要建立“閉環”監管,同之前的地方專項債一樣,嚴格地管好來之不易的資金,促其流向國民經濟的動力源、民生源。
當前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下,擴大投資仍有大可作為的空間,屬于“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”的重要內容。優化營商環境,推動減稅降費,把投資的關鍵作用和消費的基礎作用有機結合好,我們就一定能凝聚出宏觀調控的合力,生成中國經濟的新動能,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的目標。